由罗秀主持,罗国荣、龚晓、詹虎、李同果参与完成的省社科规划课题《四川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的关联性研究》,其中对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性情况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这一部分内容,对目前的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青年学子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具有较为实际的参考价值。在此我们把它介绍给大家。
———编者四川产业结构演变基本符合国际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表现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快,第三产业产值上升较快,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上升较为缓慢但仍是四川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产业结构演进带动了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变化,从而导致各类学生规模、就业情况的变化。
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对专科层次毕业生需求根据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各专业就业情况的相关统计分析,近5年四川高校毕业生人数迅猛增长,但就业情况不容乐观。2004年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为100624人,2008年已发展到251605人,5年间增长了1.5倍多。然而,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直线上升,初次就业率却一波三折。从2004年的81.98%上升到2005年的最高点84.41%,然后就连续三年直线下降到2007年的81.62%,2008年略有上升,但还在低谷中。
在本科生就业率下降的同时,专科生的就业率则从2005年的79.33%上升到2006年的82.36%,并且在2007年首次赶超本科生0.32个百分点,2008年再次超过本科生0.53个百分点达82.55%。专科生就业好的关键因素在于二、三产业的长足发展,特别是四川工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较大进展。电子、机械、医药等加工工业,水电、天然气等能源工业,钢铁、化肥、建材等原材料工业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这些行业对一线操作工、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巨大,这无疑给专科生的就业带来了机遇。事实上,近几年人才市场上大专学历的整体供求比最低,也说明了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对专科层次人才的需求增大。
各学科与三次产业的相关性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根据1995年至2007年我省的相关数据,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与三次产业的相关性最强,说明这3个学科的在校生人数变化与三次产业的产值变化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从近5年的就业率看,这3类学科的就业率走势良好,均高于年均就业率。特别是工学,作为毕业生人数最多的学科,在毕业生人数直线上升的同时,就业率也基本呈直线上升。
文学和医学与三次产业的相关性较高,但由于毕业生人数增长过快,导致就业率走势很不稳定。2004年医学的就业率还高于90%排名第三位,但2007年开始已低于年均就业率,文学的就业率更是近5年都低于平均水平。说明这两类学科特别是文学规模扩张过快,导致毕业生供求失衡。
农学与三次产业的相关性不是很强,这说明前些年农业的发展对高校相应学科的人才需求不多。因此,农学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很少,排倒数第三。但随着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人才的需求加大,加上我省农学毕业生相对较少,近几年农学专业的就业率很好,远远高出年平均值,5年中有三年的就业率在90%以上。
理学、教育学和法学与三次产业的相关性均较低,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基础学科学生的就业困境。理学就业率呈直线下降,2005年开始低于年平均值。法学的就业率每年都低于年均就业率,教育学的就业率在前3年还缓慢上升,但2007年开始直线下降,2008年达到最低为66.65%,其排名倒数第二。
哲学、历史学与三次产业的相关性最弱,产业结构调整对这两个学科的影响不大。因此,哲学尽管每年只有1个专业约40人左右,就业率依然很低。历史学每年毕业生人数在300至700多人,就业率也不稳定。
工科专业或行业性强的应用型专业受市场欢迎随着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些面向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新兴学科和应用学科迅速发展,工程技术类和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型经管类专业受到市场欢迎。从近5年各专业的就业情况看,就业率在90%以上的专业主要是行业性强的工程类专业或应用性强的现代新兴专业,如信息对抗技术、飞行技术、油气储运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专业。麦可思—盖洛普的一项调查也显示:“社会需求量最大的10个专业(毕业半年后)”中,除临床医学、英语专业,其余都是工科类、管理类专业。而“薪资平均值最高的10个专业(毕业半年后)”中,除金融学外,其余都是工科类专业,其中月薪资平均值最高的3226元,最低的2582元。
(来源:四川日报)